婚前财产约定协议公证

发布日期:2014-07-23 18:20:20


近段时间,来公证处咨询婚前财产约定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大多数都是结婚者的父母。很多父母考虑到目前婚姻状况的不稳定,离婚率的日益增高,而小孩结婚的住房等支出又是部分甚至全部依靠父母,所以希望小孩在结婚前作个财产约定,明确财产今后的归属,对小孩有个保障,同时也不希望自己辛苦积攒买下的财产在今后被他人划分。还有部分成功人士也通过各种途径向公证处咨询,希望在结婚前对自己的财产作详细的梳理,并对和对方签订的协议作公证。还有部分已婚人士,出于种种目的向公证处咨询夫妻财产约定公证的相关事宜。

案例一

陈大妈近日来到公证处,称自己和老伴辛辛苦苦积攒了一点钱,因为小孩就快结婚了,所以就决定将这笔钱作为给小孩结婚购房的首付款,而房款的剩余部分到时候由小孩自己办理按揭贷款。但是两老担心买下来的房产今后如果作为小孩两夫妻的共同财产,万一两人今后离婚,房产一半会归属对方,所以来公证处咨询是否需要作财产约定的公证。

王大伯近日也来到公证处,称小孩子要结婚了,所以他们两夫妻就出钱给小孩买了一套小套,所有钱款是一次性付清的,房产证上的名字写的是小孩一个人的名字。王大伯咨询公证员是否象他儿子这样的情况,是否在两人结婚几年后房产就变为儿子两人的夫妻共同财产了,需不需要在结婚之前做个婚前财产约定协议公证。

公证员认真听取了陈大妈和王大伯的讲述后指出,以前婚姻法规定的结婚五年和八年后相关财产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早已经取消了。而且象王大伯这样的情况没有必要作财产约定,因为房款已经全部结清,房产证也已经办出。根据目前的婚姻法和物权法的相关规定,这套房产完全是小孩的个人财产,除非小孩自己将来愿意将房产约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而且因为房产不属于小孩婚姻状况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万一小孩今后离婚,这套房产也不属于分割财产的范围之内。

陈大妈这样的情况就相对较复杂,但又是现实生活中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目前杭州房价高,作为普通家庭的父母辛辛苦苦攒下钱替小孩付掉购房的首付款已经很不错了。虽然首付款支付了,但余下的还有一大笔费用,是需要小孩两夫妻在结婚后共同承担的。所以有的父母担心房产会因为要按揭贷款所以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公证员在听取了陈大妈的讲述后指出:1、房产证办出时间至关重要。因为根据目前杭州市的政策,如果房子已经买进但房产证还没有办理的时候就结婚,届时办理房产证房管局是根据办产权证时当事人的婚姻状况来确定房产的归属——如果届时已婚房产证上就很有可能要办两个人的名字。如果要上一个人的名字,就需要另一方到房管部门签署放弃产权的声明书;2、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在结婚前将贷款全部还清是最好的,这样产权更为清楚明了;3、如果没有经济条件在结婚前还清所有贷款但是在结婚前已经领出房产证的,那么房产的所有权仍旧是个人所有。但是婚后归还贷款的这部分的钱款是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离婚的时候配偶方可以主张相关钱款上的权利。在这种情形下,很多父母还是主张让小孩来公证处办理婚前财产约定的公证。

案例二

李先生是商界的成功人士,拥有多处房产和多家公司的股权,还有少许古董、字画。现李先生要再婚,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李先生向公证处咨询如何对上述财产办理婚前财产约定公证。

公证员在查看了李先生提供的材料后指出,对于婚前已经领出房产证的房产不需要再办理财产约定公证,但考虑到李先生因经商财产变动频繁,所以最好对房产今后处置后的权益进行约定。同时考虑到今后李先生会购置房产,所以可在协议中初步约定今后购买房产的权属归属。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正式办理房产证件的时候,目前房管部门是要求协议中必须对房产的具体坐落予以明确,所以李先生今后对于新购置的房产可能还要作具体的约定。

对于李先生的股权,应当分为两部分考虑。一部分是这些股权在李先生结婚前所对应的价值,这部分价值是属于李先生的。还有一部分是这些股权在结婚后所衍生出来的权益。因为结婚后衍生出来的权益是属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权益,所以在法律上一般是按照夫妻共同财产看待的,除非夫妻对这部分的权益有约定。所以对于李先生的股权在作婚前财产约定的时候要分为两部分进行约定。

对于字画、古董等公证员指出,必须妥善保管购买凭证,因为上面的日期至关重要。对于这部分财产如果要进行约定难度较大,因为许多财产无法提供相关的财产凭证,而缺少相关财产凭证证明会导致无法公证。

 

那么,办理婚前财产约定公证需要提供什么资料呢?

一般而言,办理此类公证当事人需要提供协议双方当事人的身份证、户口本、需要约定财产的财产证明(房产三证、没有办理房产证件的提供购房合同、购房发票,涉及其他财产的提供相关财产证明)、协议书初稿。财产约定的双方当事人须亲自到公证处办理公证。

此外,目前很多年轻人喜欢学西方的生活模式,希望婚后在财产上实行AA制,那么婚前财产约定协议公证还可以就婚后双方财产如何分配做出约定。如对婚后的工资、奖金、股权收益等。需要注意的是此类协议是自双方当事人结婚登记之日起生效。(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