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与公证

发布日期:2014-07-23 18:20:46


   公证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实际上已渗透到社会生活之中,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据相关统计,近年来老年人到公证处办理公证和咨询的越来越多。那么,老年人在办理公证的过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案例一(遗嘱Vs赠与)

陈大妈和孙子钱某曾于2005年到公证处办理了房产赠与公证。双方在其后立即到房产交易部门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房产证上的名字由陈大妈改为孙子钱某。但是在房产证名字改后不久,陈大妈就来到公证处向公证处申请撤销赠与公证,因为孙子钱某在房产过户后就将其安置在一出租房内,根本就不象办理赠与公证之前允诺的那样去照顾她的生活。

王大伯于1998年到公证处立了公证遗嘱。在其遗嘱中其写明将其名下的一套房产在其百年之后留给自己的大儿子。但最近,王大伯又向公证处提出申请,要求撤销遗嘱。

公证员在认真听取了上述两位当事人的陈述后,给王大伯办理了遗嘱撤销手续。但是对于陈大妈的请求,公证员只能报以同情,不能应其要求而撤销赠与合同。

那么,对于老年人而言,在处理属于自己的房产时究竟是办理遗嘱对自身的保障多还是赠与对自身的保障多呢?对于这个问题,公证员认为应当由当事人根据自己的现实需要和实际情况,全面考虑,不可因一时的兴起而随意选择。

遗嘱是公民可以将个人财产指定给某人或某几个人继承的行为,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遗嘱要等公民去世后才生效。遗嘱生效后,遗嘱中所涉及的财产才转由继承人所有。遗嘱在公民生前可以随时变更和撤销。而且,在公民生前,遗嘱中所涉及的财产还是属于立遗嘱人的财产,立遗嘱人可以随时变卖。我国法律规定遗嘱有五种形式:口头遗嘱、自书遗嘱、录音遗嘱、代书遗嘱和公证遗嘱。遗嘱一般以公民生前最后立的遗嘱为生效遗嘱。但其中公证遗嘱的效力最高,其他四种形式的遗嘱无论立遗嘱的时间是否在公证遗嘱之后,都以最后立的公证遗嘱为生效遗嘱。一般老年人立遗嘱都建议到公证处办理公证遗嘱。公证员还可以根据老年人的意思表述为无法自己书写遗嘱的老年人代为起草遗嘱。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无偿将自己的财产送给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目前房产赠与过户,房产部门要求当事人先对赠与合同办理公证。赠与合同经公证后,受赠人就可以办理过户手续,取得房屋所有权。而且,经过公证的赠与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撤销的。所以,办理赠与可以达到直接将房产的产权人更改到受赠人的名下的目的和结果。

办理遗嘱公证需要提供如下材料:1、立遗嘱人的身份证件(身份证、户口本等);2、立遗嘱人的财产证明;3、不会签名的带私章。

办理赠与公证需要提供如下材料:1、赠与方和受赠方的身份证件(身份证、户口本);2、赠与方为夫妻的带结婚证,离异的带离异相关证明;3、受赠方为夫妻的带结婚证明;4、房产三证;5、不会签名的带私章。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办理赠与公证后至相关部门办理过户手续时,需要缴纳一笔税费,大约是房屋评估价的3.1%左右。而根据目前的政策,在立遗嘱人去世后,遗嘱继承人需要再次到公证处办理遗嘱继承公证,但在至房管部门过户的时候只需要缴纳少许的费用即可。

总之,对于立遗嘱还是直接赠与,老年人应当根据自身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综合利弊全面考虑,千万不能草率选择。如果觉得有需要,可以和公证处联系,公证员会给您一定的参考。

案例二  老年人再婚

曾大伯是离休干部,有两个女儿。曾大伯有一套三居室的住房,是和老伴的共同财产。老伴去世后没有办理继承公证。最近经人介绍认识了陈大妈。陈大妈也是早年丧偶,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有两套小住房。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后,两人萌生了再婚的念头。可是刚和子女提出打算再婚的问题,各自就遭到子女的极力反对。一个偶然的机会,曾大伯咨询了公证处的公证人员。在听了曾大伯的叙述后,公证人员提出子女反对有可能是对父母财产今后如何分配的问题有所敏感。曾大伯恍然大悟。随后在公证人员的指导下,先对现有住房办理了原老伴的财产份额的继承公证,然后曾大伯对属于自己的财产份额在公证处立了遗嘱,写明今后只归自己的两个女儿继承。在曾大伯的建议下,陈大妈也办理了类似的继承公证和遗嘱公证。不久前,两人在子女的共同陪同下欢欢喜喜至婚姻登记部门办理了结婚登记。

随着社会的进步,目前越来越多的单身老年人为了追求晚年生活的幸福而再婚。但老年人再婚会引起一定的家庭内部问题。特别是双方都各自带有子女的老年人再婚,经常会遭到各自子女的阻挠。阻挠往往只是表面现象,根源还是在于老年人今后的财产分配继承上面。有的子女认为老年人再婚会影响到自己今后的继承问题。财产问题处理好了,子女也不会极力反对了。

办理继承公证需要提供的材料为:1、被继承人(死者)的死亡证明;2、被继承人的家庭成员证明(父母情况、配偶情况、子女情况);3、财产证明;4、所有继承人的身份证明(身份证件、户口本);5、公证员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不同的家庭情况会导致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的不同,所以在办理继承公证前最好和公证员联系。(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