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砖加瓦 “链”上公证
发布日期:2019-04-24 08:49:36
编者按: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带来颠覆式的影响,强势改写了产业运作和经济生活的模式。这点从我们的日常便可窥知:信息技术革新之势显然不是任何一个行业可以扭转的。那么于公证而言,来势汹汹的数字革命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我们是否应主动寻找技术和公证的契合点,在信息革命中完成升华?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区块链到底是什么东东?
工信部在《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中将区块链定义为: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且附耳过来:简单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连接的方式组成一种链式数据结构,保证其不可篡改性和不可伪造性,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安全可靠等特点。在过去的几年里,区块链技术经历了数字货币时代到智能合约时代再到分布式社会时代的进化,成为科技领域最炙手可热的话题,多年的稳定运行证明了其高度安全可靠的架构和算法设计,同时凭借分布式账本和智能合约等创新性的技术,为多个行业的产业升级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相关应用已经渗透到金融服务、法律服务、公共服务、房产开发、物联网等众多领域,许多互联网巨头、大型金融机构都积极投入到区块链应用研究当中。随着《“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发布,区块链技术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公证与区块链
普遍认为,区块链是创造“信任”的机器,运用一套基于共识的数学算法,在机器之间建立“信任”网络,从而通过技术背书而非中心化信用机构来进行全新的信用创造。公证机构是公信力的背书机构,在民事主体间缺乏信任基础的前提下,为民事法律行为、事实、文书等真实性、合法性做出信任背书,在这些场景下,公证机构便是中心的信用机构。近年来,区块链技术裹挟着去中心化、安全加密、极难篡改、可溯源的特征高调地向司法、公证领域延伸,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存证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文件生成唯一的数值散列值记录到区块链上,给记录文件打上时间戳,区块一旦生成,记录的文件信息将永远无法篡改。
杭州互联网公证处在不断深化传统公证业务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运用技术手段在赋能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交易保护等领域积极探索,并创造了多个首例:建立首个区块链分布式取证公证系统,成为全国首个司法区块链联盟成员,首个运用区块链技术赋能非存证业务……同时,杭州互联网公证处在科技金融领域积极试水,与金融平台开展合作,开展金融创新服务(如51凭条等),进行金融风险防控、保护交易、提高金融司法效率等方面的可行性研究。采用金融级数据安全云储存,以司法联盟区块链为底层技术,通过区块链哈希加密防篡改,以保障电子证据能够客观、真实、有效地再现。不断深化与网络技术公司的合作,探索网络监督等新型公证业务。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公证机构预防纠纷、化解争议、减少诉讼的功能。我们不断加强线上办公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电子档案系统以及电子签章系统等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社会成本。
拥抱技术,提升质量
回到最初的问题,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会作出怎样的选择?答案已经很明显了。尽管这条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决定行业发展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信息技术也不都是完美无缺的,技术本身是否存在合规风险、漏洞风险、被攻击风险,“公证+技术”的模式如何接受质证等等,都待实践的检验。但是在未可知面前,我们需要用知识和技术武装自己,敢于做行业革新的先行者,抢占主导权。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同仁加入到这个队伍,小编在这里为勇于创新的同仁点赞!因为,我们有义务去守护公证的“温度”,将冰冷的技术化成公证服务质量提升、公证职能日趋完善的助力。相信功不唐捐,未来可期